医学影像学
学科简介
宁波市第二医院医学影像学科包括放射、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治疗四个亚专科,集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预防保健于一体,是宁波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医学影像中心。2021年获批浙江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教委放射科专委会委员兼副总干事单位,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宁波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主委单位、核医学学组及技术学组组长单位,宁波市超声医学工程协会主委单位,宁波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超声医学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单位,担任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8人、省级13人(主委1人、副主委4人)。
现有医、教、研职员共195人,拥有省卫生创新人才2人,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市“泛3315”创新个人1人,市拔尖人才3人,市高级人才15人。有博士后导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4 名,共招录研究生32名,包括博士后2名。2019年获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医学培训基地;2020年中心牵头建立宁波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基地联盟(全国首个)。
学科拥有全系影像诊疗装备,包括PET/CT、SPECT、MRI、CT、DSA、DR、US等共65台,硬件装备达全国先进;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3家进口(GE、Siemens、Philips)与4家国产(鑫高益、联影、明峰、康达)大型影像装备的影像中心。其中包括西门子Force双源CT 1台、GE医疗PET/CT 1台、3.0T西门子Prisma 1台、1.5T 7台(国产4台)。2015年成为国产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推广示范基地。
近3年来,学科在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功能与分子成像、能谱CT成像、介入诊疗等方面开展20余项市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新项目新技术,新冠肺炎影像报告分类系统的构建及应用填补国内空白。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5项、省部级课题8项,累计科研经费721万元;发表论文157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15篇,SCI收录论文35篇(IF≥10分3篇,中科院一区7篇、二区10篇);获批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软著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8本,主编市级专家共识1套、质控标准1套,参编全国专家共识2套;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学科承担着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及省外帮扶医疗单位共23家医疗机构影像学科的指导帮扶工作,连续5年获得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综合考核一等奖。
学科已形成一支由医、工、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团队。2013年,获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资质,2017年获批放射影像药物GCP资质。近5年共承担GCP项目8项(组长单位2项),具备担任PI资质研究人员5名。已与多家高新企业包括康达洲际、鑫高益、健信、明峰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校、研究所、企业均建立了紧密合作,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数坤科技、飞图影像等均有科研及临床研究合作项目。
学科带头人简介
郑建军,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市卫生名医,现任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智能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肿瘤诊疗质控中心主任、宁波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主攻肿瘤分子影像及新材料、医疗大数据,主持课题8项(省部级4项),参与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主编和参编专家共识各1项,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6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在医教研及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像医学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诊疗特色
目前,学科实现了各类从形态学成像到生理代谢成像、组织特异性成像、功能成像、分子成像、介入治疗及AI辅助诊疗决策等,特色诊疗项目有脑卒中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MR功能成像、小肠CT灌肠成像、CTA/MRA成像、CT能谱成像、心肌活性成像、核医学分子成像、影像引导下经皮活检或射频消融治疗以及结构化影像报告(肺结节分类报告系统、病毒性肺炎分类影像报告系统)等。整体水平位居全市首位、省内前列、国内先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及特色。
1、放射科亚专业组设置齐全,涵盖神经头颈影像、心胸乳腺影像、腹部影像、骨肌影像以及影像技术、影像护理、影像信息等,开展各类支撑临床学科发展的结构、功能与代谢成像及AI辅助诊疗决策。在国内及国际上率先提出《基于胸部 CT 的病毒性肺炎影像报告分类系统》(Viral Pneumonia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P-RADS),并形成宁波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专家共识VP-RADS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版),旨在指导宁波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促进我市新冠肺炎的放射影像诊断工作同质化,保障防控救治的安全和质量。
2、超声科和放射科的心血管亚专业分别开展了多模态心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包括超声二维成像、彩色血流显像技术、超声造影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心血管CT血管造影技术、心血管MRI成像技术、心肌MRI灌注成像、血管壁高清MRI成像等。有力促进了心血管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等学科发展及VTE防治工作。
3、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在市内率先开展介入诊疗,年介入操作量约15000台,位居省内前列、市内第一。在省内首批开展肝肺肾恶性肿瘤放射介入治疗、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甲状腺射频消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超声引导下的肝肿瘤射频消融术、超声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超声联合DSA胆道支架植入和胆道碎石等。
4、核医学科是宁波市规模最大,开展核素显像及治疗项目最齐全的单位。显像内容包含SPECT/CT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CT融合显像,静息+负荷心肌门控血流灌注显像,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局部断层/CT融合显像,甲状腺显像、肺灌注和通气显像,肾动态显像、131I甲状腺摄碘率等,年检查量达6500-6800例,其数量位居浙东地区之首。治疗项目包含皮肤血管瘤、皮肤疤痕的90Sr敷贴治疗,89Sr转移性骨肿瘤治疗,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功能腺瘤等,年治疗患者达1000余例,其中敷贴治疗已成为宁波地区特色科室,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同时,还是宁波市PET-CT中心挂靠单位,是宁波市公立医院唯一一家开展PET/CT检查单位,年检查量达3000余例。目前,该中心不仅开展常规18F-FDG肿瘤代谢显像,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也是科室常规开展的项目之一。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