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
  • 赢得国际同行瞩目还登上顶级期刊!宁波医生发明的这根“线”有何实力
  • 阅读:
  • 时间:2023-05-31
  • 发布:管理员
  • 灵感源自临床实践,有项专利经过数次改良,不仅被国内外专家高度认可,而且相关研究成果还多次在国际权威杂志刊登。这项专利由我院心内科主任江隆福发明,解决了左束支起搏植入领域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发明创造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并不少见,近年来,我院积极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医护人员争当“发明家”,年发明专利量屡创新高,2022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高达294项。

     

    江氏起搏器测试连接线得到新加坡同行的认同

    高精尖发明为心脏手术护航

    在心脏上做手术,无异于在刀尖上起舞。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往往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重获新生的“小马达”。左束支起搏是2017年兴起的一项起搏技术,因不改变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实现生理性起搏,弥补了传统起搏的不足。

    安装起搏器时,医生需要在体外盲拧电极,如果将电极比作汽车,拧电极就好比开车,目的地为左束支。然而心脏内部“道路密布”,左束支又是隐蔽的“羊肠小道”,作为第一次进入这个心脏世界的外来者,医生难免“迷路”,实时了解“汽车”在地图上的定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原技术仅能做到停一次车定一次位,寻找“目的地”的时间较长。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医生不间断操作就实时看到整个过程?”经过长期左束支起搏手术临床实践的积累,江隆福决心优化这项技术。通过前期的积极探索,江隆福发明江氏起搏测试用连接线,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成功实现在连续起搏下监测植入电极拧入行程与轨迹,使“实时显示汽车位置”成为可能,显著提高了找位置的精准性,缩短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江隆福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改变,“用上这个新型可旋转起搏器植入连接线后,医生拧电极时不再需要拧拧停停。原本操作时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电生理现象变化像是有间隔的拍照,不够连贯,用上这种连接线后,医生能看到的是完整流畅的‘电影’。

        此后他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而是持续改进创新,并把研究理论发表在业内顶级的美国《心律》杂志和《加拿大心血管病杂志》,他的成果得到了欧洲生理性起搏专家的共识引用。在今年的欧洲心血管年会上,波兰同行还围绕该项发明做报告交流。

    波兰学者在ESC年会上围绕该项发明做报告交流

     

    一年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高达294项!

    可能有人认为,发明创造是医学“大咖”的专利。实则不然,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护理部,还有不少护士曾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授权,他们想患者之所想,主动解决临床遇到的护理难题。这些发明或许不如医生的高精尖,但绝对实用,贴近患者生活的点点滴滴。

    王婧楠是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从事慢性疑难创面护理已有6个年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她发现处理糖尿病足创面这类疑难创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缺少得心应手的工具。

    “糖尿病足创面腐肉多、有腔隙,清创冲洗的时候,需要多人配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清创不彻底。”王婧楠提到,医生进行冲洗时会在床位放置一个黄色垃圾袋,冲洗液很容易溅落在床边或是地面,冲洗时需要有人抬起患肢,打手电筒照明,一次清创需要3-4个医护人员。

    基于这样的临床难题,王婧楠利用业余时间着手开发了一款便于冲洗的糖尿病足换药车。


    糖尿病足换药车草图

    换药车大致与病床齐平,换药车中间有圆锥漏孔,下方设置了弧形导水片可以将冲洗后的污水收集至污物桶内。圆锥漏孔两侧则是用于放置患肢的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宽度。换药车安装有伸缩挂杆悬挂冲洗药液。换药车两侧有可折叠的桌板,安装有LED灯带,既可用于照明,也可用来放置药品、工具等。

    有了伸缩挂杆悬挂药水,安装了LED照明,又有可调节的组件放置患肢,冲洗换药车彻底解放了人力。原本需要3-4人完成的清创换药,现在1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且完善的设计还能够提高创面有效清创,更符合院感要求。

    糖尿病足冲洗换药车目前已经实现了专利转化,有望今后投入生产并在临床推广使用。这个冲洗换药车的操作法还被列入我省第八批先进职业操作法,并用发明者王婧楠的名字命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